ENGLISH |
我校开展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暨人大代表进校园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7

本网讯(记者 蔡晓坤)为深入推进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帮助青年学子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势,10月14日,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联合花都区人大常委会秀全街道工作委员会,在行政楼517会议室举办“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暨人大代表进校园”活动。花都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华侨外事民族宗教工委)主任黄海燕、花都区人大常委会秀全街道工委主任梁红等9名区人大代表和3名秀全街道人大政协工作组工作人员出席活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兼国际商学院院长安然组织并主持了这场活动。花都区人大代表、我校评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刘佳,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赵永林,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和18名来自国际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港澳台籍和内地(大陆)学生代表参与了该活动。

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暨人大代表进校园活动现场(蔡晓坤 摄)

本次活动以“走近人大代表,凝聚青年共识”为主题,以“主题宣讲—观看人大代表履职视频—互动交流—总结讲话”为脉络,既注重理论深度,更突出实践导向。安然以“全国人大代表+东道主”的双重身份开场,强调本次活动是落实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旨在通过“零距离”接触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实践,让港澳台学子真切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特色。

安然主持活动并致欢迎辞(徐颖莹 摄)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欧阳娟作“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题宣讲。她用民主之光、民主之优、民主之践三个标题进行串联,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为切入点,结合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主实践和黄金城道步行街改造的协商民主的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等实践特色。通过“豆选”、宪法的制定与修订、民法典的出台等具体事例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和职能优势做简单梳理。“理论+案例”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为学生真实参与民主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欧阳娟向学生介绍“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蔡晓坤 摄)

宣讲结束后,人大秀全街道工委为学生播放了花都区人大代表履职视频。代表们深入社区调研民生痛点、在教育资源均衡化推进中积极建言的画面,让在场学子对“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内涵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原来人大代表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解决的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在观看花都区人大代表履职视频后,台湾籍学生卢昱霖发出感慨。

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成为本次活动的“点睛之笔”,多名与会学生围绕区域发展、个人成长、民生保障等议题踊跃提问,人大代表们结合履职经历逐一细致回应,现场气氛热烈。国际商学院学生谢乐聚焦乡村振兴,提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能否提供相关政策指引和资源对接帮助”的疑问。黄海燕代表结合区域实践回应:人大代表从需求调研、资源对接、政策推动三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为炭步镇等特色农产品村定帮扶计划,对接狮岭镇皮具企业与电商建产业链促订单增长,推人才专项政策引才;对有意参与的大学生,人大代表可解读扶持政策、荐参与方向,还搭建 “青年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平台,助学生参与项目、组建团队,同时跟踪进展解难题。

澳门籍学生梁家浩则关注港澳台同胞优惠政策与就业需求的适配性,他问道:“在完善针对港澳台同胞的政策时,如何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彭飞代表回应:当前港澳台相关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澳门特首陈浩辉曾赴内地调研产业融合等,为政策优化奠基;大湾区深圳、珠海香洲区等地已落地港澳台青年就业政策,花都也开放教育系统招聘,简化律师等职业跨区执业流程。国家在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在地方实践中,花都区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主动倾听港澳台学生及家长的心声,收集意见建议,切实将诉求转化为推动政策落地的实际行动,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港澳台学生。

人大代表耐心答复学生提问(徐颖莹 摄)

此外,台湾籍学生卢昱霖关于“民生痛点调研方式”的提问、国际商学院学生林淑炜对“应届毕业生就业保障”的关切,也得到代表们的耐心解答。代表们分享的“蹲点社区收集意见”“企业走访核实政策落实”等履职方法,让学子们深刻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贯穿于“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具体实践中。

学生代表积极向花都区人大代表提问(徐颖莹 摄)

活动最后,梁红作总结讲话。她指出,通过宣讲、观履职视频、人大代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青年深入了解人大制度。她肯定学生提问兼具高度与深度,彰显青年责任感,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履职各环节,学生关注的大湾区建设、民生保障等正是代表履职重点。她还表示,人大代表是群众与政府的“连心桥”,将通过联络站、基层调研等听民意,学生所提问题或成后续调研、议案内容。她感谢学校支持,寄语青年关注时政,以开阔视野助力祖国建设。

梁红主任作总结讲话(徐颖莹 摄)

我校长期致力于创新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形式,此次人大代表进校园活动是“行走的国情课”系列之一。通过将民主实践场景引入校园,让港澳台学子在“听、看、问、谈”中深化对人大制度的理解,不仅增强了学子们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更为他们未来参与国家建设、共享发展机遇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如香港籍学生黄蕾在活动后所说:“以前觉得‘民主’离自己很远,现在明白它就在代表们的调研笔记里,在我们能参与的意见表达中。未来我想留在大湾区发展,也希望能成为两岸交流的小小桥梁。”

文字录入:徐颖莹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编辑:许晗星